- 
    友情链接:
      
 
双龙井景区的沉浸式光影实景剧《镜花绮梦》
盐河巷街区“水韵国潮夜演”
盐河巷夜经济
盐河巷苏超转播
盐河巷苏超转播
桃花涧将军崖
6月28日,苏超联赛连云港队坐镇主场,与淮安队上演了一场西游德比,26223名球迷走进连云港主城区海州,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和球员摇旗呐喊。为迎接苏超带来的这波“泼天的富贵”,连云港海州区深耕“赛事IP+文化基因”,推出重重优惠惊喜“引客来”。苏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只是海州区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海州区通过“文化+旅游+商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挖掘和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营造新场景、做优新平台、挖掘新潜力,优化消费供给、提升消费体验,实现文旅活力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通讯员赵威娜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王晓宇
文旅融合,点燃城市消费的文化烟火
夜幕下的老新浦历史风情商业街区,“水韵国潮夜演”舞台前座无虚席。霓裳羽衣的舞者随乐声翩翩起舞,东方美学韵味十足。“通过常态化开展西游主题演出、非遗市集等活动,街区日均客流量大幅增长。”海州商业街区负责人介绍,今年,老新浦历史风情商业街区成功入选江苏省5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在民主路老街“晚风文创夜集”,“90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正向游客展示西游主题剪纸作品。“政府提供免租金摊位和专业培训,现在月收入有6000元。”据悉,街区已成功孵化10余家文创摊位。
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的跨界融合,更是激活了城市消费新场景。苏超足球赛期间,海州区各大景区推出针对12个兄弟城市的免门票政策,孔望山、桃花涧等景区游客量激增,带动酒店预订量显著增长。盐河巷架设露天巨幕直播赛事,商户推出“观赛+餐饮”套餐,营业额较平日翻倍。苏宁广场、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日均客流量达4.8万人次,总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创近三年同期新高。这种“赛事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实现了“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观赛、多人消费”的辐射效应,充分展现了文化赋能消费的强大潜力。
数字引领,助推传统文化的科技蝶变
“目前,公司立项开发的西游题材数字项目已完成80%,项目完成后可以让花果山的神话场景在虚拟空间中实现‘可触摸的叙事’。”飞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该公司深耕传奇类游戏细分赛道,拥有千万级用户服务体量,1—5月份营收达3.09亿元。近年来,海州区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据悉,截至今年4月,海州区在库数字文化企业达16家,占文化企业总数的25%,一季度总营收3.33亿元,同比增长59.4%,其中数字产业投资公司单季创收1.53亿元,年内营收有望突破5亿元。
“看完苏超球赛来这儿,没想到能用数字技术‘触摸’万年岩画。”在连云港海州区桃花涧景区天书广场,来自苏州的游客体验《天书奇境》VR大空间后感叹道。从《镜花缘》的奇幻想象到将军崖岩画的神秘符号,数字技术正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双龙井景区的沉浸式光影实景剧《镜花绮梦》,运用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再现古典文学世界,开演以来上座率保持90%以上,年轻观众占比达65%;盐河巷街区的数字项目,通过AR扫描让游客进入元宇宙世界;民主路老街则通过沉浸式数字导游导览串联起街巷故事,让历史场景“开口说话”。这些创新实践,打破了传统文化的展示边界,让千年文脉以更时尚的方式触达年轻群体。
“文化+科技”的融合还催生了新业态。海州区依托“一带一路”数字贸易产业园,招引环球墨非、完美世界(002624)等链主企业,培育鸿奥信息科技等数字文化企业,形成了从内容创作到技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计划引入的“元宇宙”概念项目,将进一步推动海州多元文化的数字化提升和展示,让文化资源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价值倍增。这种创新突围,不仅提升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也为传统制造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文脉筑基,讲好资源保护的海州故事
在海州区,文化赋能经济不是简单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是始于根脉传承的系统工程。海州区拥有奇书《镜花缘》“东方天书”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石刻、锦屏山、海州古城、民主路老街,以及众多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得天独厚的山水城优势文化禀赋和特色旅游资源,它们共同组成了海州文化基因库。
近年来,海州区加强文物保护性修缮,统筹推进民主路、南城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推动完成《民主路保护性修缮整治实施方案》《南城东大街保护性修缮整治实施方案》编制。持续推进精勤书院、钟鼓楼城门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性修缮工作。推进海州古墓葬群文物勘探及地下文物埋藏区四至范围划定。推动非遗整体性保护,围绕“连云港非遗保护20周年”开展非遗传播展示系列活动,加强连云港山海丝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化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等山海相拥、丝路交融的国家级传统文化品牌。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突出地方特色,讲好“运河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区域创新融合发展。
文化赋能的本质,是用文化的养分滋养经济土壤,让发展更具内生动力。海州区的实践表明,当千年文脉与现代产业碰撞,当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文化不再是经济的“点缀”,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核”。从市井烟火的夜经济到科技赋能的数字文化,从文物保护的传承工程到文旅融合的消费盛宴,海州区正以文化为笔,在经济发展的画卷上书写着独具特色的篇章,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